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2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2节 (第1/3页)

    ??她就差直接说“谁想夺你的皇后,该杀就杀”的话了。

    ??仁慈是辩证的。

    ??翌日一早,朱棣、朱桂、朱耿等人的奏折便递了上来,几人的观点是一样的,周王罪不可恕,愿饶其家人。

    ??朱允炆下了决断,亲自拟旨,写下了“王爷一人活,百姓十万死”、“以血昭日月,化灰伏鬼魂”之言。

    ??梅殷于宗人府宣旨:

    ??周王,斩,焚身。

    ??消息一出,满朝皆惊。

    ??藩王之死不比寻常官员,这说明朱允炆没有徇私,纵是王爷,该杀的时候,也毫不手软。

    ??刑部尚书暴昭拿捏着一份奏折,唤来了主事萧顺,冷着脸说道:“你这封奏折若是递上去,恐会不得人心。皇上宽仁,没有追究周王家眷,你又何必再上书,追问他们的罪过?”

    ??萧顺正气凛然地说道:“大人,按大明律,谋反之罪当屠三族!”

    ??暴昭感觉牙齿有些疼,道:“三族你全家啊,难道你还想将所有藩王,包括皇上一起给……多少动动你的猪脑子!朝廷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你就不要再生事端!”

    ??萧顺不服,道:“最少也应废掉朱有炖、朱有爋等人的郡王,而不应再让其享受国禄!皇上存私,大人不言,我自当言之!”

    ??说完,萧顺拱了拱手,便走了出去。

    ??暴昭气得直接将桌案上的东西扫落在地,这个混蛋,就是给自己添堵啊。

    ??周王已经死了,还是挫骨扬灰,这就是朱允炆最大的交代!

    ??现在燕王、代王、珉王等人,都在暗中保护周王的家眷,现在谁要让这些人去死的话,一定会被这些人视为敌人,日后但凡有点问题,都会被拿出来攻讦。

    ??头疼的不止是暴昭,其他尚书也一样,谁底下没几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第三百零一章 官员也要上学校

    ??周王虽死,风波未停。

    ??都察院御史、朝廷六部主事、给事中等纷纷上书,要求朱允炆严惩谋逆臣子,迁罪周王家眷,用族刑以昭天下。

    ??族刑,即全家族,乃至整个宗族的死刑制度。

    ??夷其三族,诛灭九族,都属于族刑的范畴。

    ??当然,这些官员提出族刑并不是打算干掉老朱家所有人,而是想让周王府付出更大的代价,以惩罚他们不可饶恕的罪行。

    ??朱允炆看到这些奏折,只冷冷地丢到了一旁,一句话都没说。

    ??族刑起源于上古时期,本就是没人性的时代,当时赢了杀掉对方全家,是为了省一口饭吃。

    ??到了周朝,法制观念的水平是相当高了,提出了“明德慎罚”的理念,反对“罪人以族”的株连,主张“罪止其身”。

    ??这与后世法律几乎是没啥差了。

    ??只是后来礼崩乐坏,春秋争霸,灭族、灭国都成习惯了,“三族刑”才变得司空见惯,便一直流传下来。

    ??很多人认为族刑就是全灭,什么老弱妇孺,鸡鸭狗兔,一个不留。

    ??其实这种认识不完全对,比如在隋朝时期,其《开皇律》规定:“谋反,反逆者,本人与父子兄弟斩首,家口没官”。

    ??就是说,如果谁谋反了,只杀掉他本人与父子兄弟,他的母女妻妾姐妹与旁系男性亲属,那都是可以活着的,不过沦为官府的奴婢罢了。

    ??《唐律疏议》规定:

    ??凡谋反,谋大逆者,无论首从,皆斩,其父与年十六岁以上子绞,年十六岁以下子以及母女妻妾,兄弟姐妹没为官奴婢,家产没收。

    ??所以在唐代谁想要造反,最好是趁孩子还没满十六岁的时候去干。

    ??说来滑稽,元朝是唯一一个没有族刑制度的朝代……

    ??别不相信,虽然元朝不咋滴,加上不是汉族人,但元朝的刑罚却是很宽松的,原因很简单:

    ??他们不太懂法,也不重视用法律解决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