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麟儿_60 (第1/3页)
往简单点看,瑶州作为天下闻名的粮仓,这回不仅受灾地区的存粮全部告废,今年的收成也会大受影响……粮食减产,供不应求下,价格自会跟着走高;而某些未曾受灾、甚至早有准备的粮商,便能因此大发一笔灾难财。 但平心而论,就算真有粮商存着囤积居奇之心,萧宸也不认为这些人会是破坏大堤的主谋。 一来,康平乱后,大昭境内的各大商贾无不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就算经过了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在朝廷诸多法令防患于未然的限制下,顶多也就是财产恢复到康平乱前的程度而已,怎么也没可能组织起一股足以行此恶事的势力。反过来说,若一个粮商有能力策划并施行此举,这个粮商,也绝对不会只是单纯的粮商。 二来,以掘毁大堤作为敛取钱财的手段,就算真能藉此获得暴利,也不见得就能抵得过此事带来的风险。尤其父皇对这类事情深恶痛绝,一旦粮价走高,必然会设法平抑粮价,并下旨彻查背后是否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当投入和风险远大于所能得着的利益,又有哪个商人会蠢到做出这样损人却不见得真能利己的事来? 在萧宸看来,幕后之人之所以行此险着,十有八九是为了政治目的。 往小处说,瑶州生变,无论最后调查的结果为何,邢子瑜仕途受阻都是必然的结果,其他势力──比如陆氏、容氏等世家门阀──便也有了竞争上位的机会。届时,就算首辅之责多半还要落在沈师身上,可一个相位所能牵扯到的种种利益,确实也足以让人做出这等疯狂的事儿了。 更甚者,正如他抵达连宁县前就曾一度设想过的: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为了安抚人心并查明真相,以父皇一贯的行事作风,差遣心腹之人前往瑶州善后同样是可以预期的事儿。若有人以此为饵埋伏设局,他和沈师需得面对的便不只是哀鸿遍野的受灾民众,更有那股正潜伏暗中、图谋不轨的不明势力了。 因萧宸此次自请出外的真实原由不足为外人道、说是心血来潮都不为过,无论幕后主使者为何,最开始的目的必然都与他无关。只是有上一世的经验在,他也不会因此就认为自己安全无虞了……毕竟,如果对方的目的真是争夺权位、颠覆朝纲甚至图谋叛乱,他这个自己跳入罗网中的太子,无疑都是最好的诱饵兼筹码。 明白这点,萧宸一方面对自个儿此前亟欲离京的莽撞有些懊悔,一方面却也给此事勾起了几分雄心壮志和跃跃欲试,想着若能亲自破解阴谋、揪出幕后黑手,倒也不枉他两世经历的诸多磨历,和父皇与沈师的尽心栽培了。 不过意动归意动,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这些日子来,即使瑶州一带无数官员富商都想巴上太子一步登天,可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投帖子邀请他赴宴或出外游玩的帖子,萧宸却都逼着自己按下了心底亲身前往试探的冒险想法一概选择了婉拒;平时则不出门则已、一出门便必然是前呼后拥、护卫无数,绝不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出手伏击的空隙。 至于那些或明或暗送到他手上的人和财……前者他一般直接打发回去;后者则直接被他当成了善款,造册列名公布后直接将钱财回馈乡里、救济百姓了。 萧宸这么做本只是为了釜底抽薪、在婉转表达态度的同时彻底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不意名册公布后,却反倒在那些不知内情的瑶州商贾富绅之间掀起了一股捐款潮……寻思着多募一分善款、国库便能少一分支出,考虑到日后的北伐大计,萧宸便也就将错就错,来者不拒地接受了这些瑶州富户的善心。 尽管这种过分谨慎的做法让年轻的太子少了许多与可能的嫌疑之人交锋试探的机会,但有太子卫队在明、潜龙卫在暗,再加上那些向他示好的官员富户们言词间或多或少透出的蛛丝马迹,种种情报相加,即使萧宸在这方面的本领仍未磨练到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境界,也凭借着过往的学习和沈燮的指点摸索出了个大概。 这世上本没有真正天衣无缝的事儿;能否找出那道关键的缝隙来,说到底还端看个人的眼力和手段。若春汛之事真是某个隐于暗中的势力所为,己方固然因此失了先手,却也有了循隙追迹、就此逮住对方狐狸尾巴的机会。 毕竟,不论隐藏得再怎么深,一个势力既然存在,就必然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差别只在于掩饰的手段是否高超到足以掩人耳目而已……而萧宸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对方由静转动的剎那留下的痕迹,藉此顺藤摸瓜地循线揪出对方的身分。 事情的发展,也确如他所预期。 因棱江已有数十年不曾决过堤,暴雨来临前,尽管两岸的居民商户也或多或少做了些防灾的准备,却几乎没有像几十年前还未有瑶州大堤时那样、一到雨季就忙着举户搬迁的。换言之,若有当地居民或势力像是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