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故事_第三十三章 烦恼不由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烦恼不由人 (第3/3页)

不好起来。
  许华和赵美芝那次来,他请假陪了几次,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许华喜欢和他讨论一些比较高远的问题,比如黑洞,虫洞,宇宙大爆炸,熵,甚至让他说说对微观粒子层面的看法,这些物理学的问题,田宗生在大学虽然有涉猎,但并不精通,谈起来捉襟见肘,吃力得紧。
  他并不知道,许华之所以和他说这些,主要是为了把他和黄怀德作比较,结果让许华很失望,这位田团长,似乎只懂得攻城拔地,直来直去,像个愣头小子,跟黄医生在谈吐方面真是差得远。
  黄医生讲话,不论懂还是不懂,都能委婉的接下话茬,这位可就不行了。
  说话给人一种很生硬的感觉,不知道丫头怎么看上他的。
  真要是找这么个女婿,以后在老同事面前可就长不了脸了。
  赵美芝喜欢拉着田宗生说家长里短,比如讲讲他们陕西绥德的风土人情,绥德在什么位置,离着北京多远,坐火车几天能到呢?
  家里都有些什么亲戚,姑姨之类的多吗,只有一个妹妹对吧?
  父母的身体都好吗,没有什么大病吧?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田宗生家里的负担重不重。
  田宗生如实向赵美芝讲了一下家里的境况。
  父亲有常年的肺病,母亲因为多年的劳作,腰不好,他需要经常给家里寄钱,妹妹现在上了在武汉上大学,也有些支出需要他填窟窿。
  赵美芝听完了,半晌没说话,拉着许秀冰到一边,娘俩不知道说着什么。
  那些天,许华和赵美芝对他的态度变得不冷不热,田宗生和许秀冰陪着他们逛了逛南山,在深南大道上走了走,又到莲花山看了看,这里是个著名的景点,莲山春早,被选为深圳八景之一。该山位于深圳市的北端,以美而清纯著称,山不高,海拔一百多米,上山的小路蜿蜓逶迤,因山形似莲花而得名,景观丰富,山灵水秀。
  在山顶上,就能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就源自那里。
  后去了蛇口,来到伶仃洋畔看了看海,蛇口的微波山下,红色油漆书写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木牌竖立着,非常明显。当时蛇口的工厂一下班,就能看到水灵灵的打工妹,骑着自行车,一阵“叮铃铃”的声音,厂房很新,刷着浅色涂料,线条很直硬。
  还能看到很多集装箱做的小屋子,海滩上有些乱糟糟,周围长着很多的荔枝树。
  许华想起来,今年3月份,一场针对改革开放的攻击突如其来。国内有报纸刊登了《旧中国租借的由来》一文,含沙射影。4月份,又有报纸发文《痛哉!〈租地章程〉》的评论文章,剑指引进外资开发特区。紧接着,香港有报刊发表《十二评深圳》,更是推波助澜,这样的攻击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说,现在的蛇口,正处在舆论旋涡的中心,负责人的态度却很坚决,这位开拓者曾在蛇口工业区管理干部培训班上说过,“这里是我们蛇口工业区的黄埔军校(指的是该培训班),是催生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加温器,孙中山先生曾在黄埔军校门前写过‘不革命者不入此门’,我们这里是‘不改革者不入此门’。”,此时,这块标语牌,还竖立着。
  蛇口工业区,传言是要立足港澳、领先国内、面向海外,采取多种经营、工商结合、买卖结合的方式,其喊出口号很多人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1981年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竖立在蛇口工业区,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这个口号从诞生之日起就争论不休,几经竖立,几经摘掉,但仍旧被国人誉之为“冲破旧观念的一声春雷”“划过长空的第一道闪电”。
  许华非常认真的观察着蛇口,他深受震动,香港招商局集团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他改变了很多看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