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订婚 (第3/3页)
“不去就不去。敏仪,明年你就24岁了,不能只忙着工作啊。”老四去父亲屋里,里边的壶开了,他拿着保温杯倒了水,过来说。 “再说吧。” 李端起身去了爷爷屋里,说了会话,又回来跟叔叔和姑姑告别,他今天得赶回去,广州那边工作很紧张。 两人把侄子送到大门口,恰好看到田宗生一行人。 李敏仪这次,可是帮了许秀冰一个大忙。 姑姑李梅家里和父亲许华租住的房屋,并没有足够的地方,她要么安排田正德三人住宾馆,要么另寻他处。 这时候,李敏仪主动提出,她家离着县城不远,还有几间空房,正好可以安排田伯伯几人。 安顿了几天,寻摸了个周六,许华约田正德在许梅家见面。 许华租住的这个地方,装饰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地板是水泥的,厨具也不齐全,屋子布置的很潦草,物理学的知识分子不讲究这个,他关注的是更高远的夜空,在这段时间里,他转了好些天的旧货市场,掏了一个黑漆的木架子,他用它装满了专业书籍,没事就翻开看看,也很快乐。 但无疑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和亲家会面,是很不正式的,老田家估计不会说什么,许华和赵美芝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把这场订婚仪式放在许梅家。 顺带着,让许梅当这个媒人。 虽说是自由恋爱,但媒人这个不可少。 许梅大清早就起身,同时拽起了请好了假的钟汉民,把他从热腾腾的被窝里赶出来,两人将茶几、沙发上的杂物归置归置,收拾垃圾,把厨房备好的肉炖上,然后将里里外外的地板擦干净,来回拖了五遍,整个家里,窗明几净,地板锃亮,老式木家具重新焕发了光彩。 许梅系着围裙,她这几年胖了不少,老是抱怨远在他处的儿子,不让她看孙子,减肥都减不下去。早上许华夫妇过来敲门,想过来搭把手,许梅愣是没开门,说她和汉民就搞定了。 话说回来,小黄医生她是很喜欢的,更何况王芸还是她的好闺蜜,但哥哥和嫂子做了决定,她很快从这种懊恼中回过神,全心全意开始张罗。 她拉着丈夫又将屋里外检查了下,并无纰漏,茶几上摆满了她昨天从商场里买回来的各式瓜果,黄的红的绿的白的,还盛了三大盘瓜子、花生和核桃,灰的黄的棕的,白色的瓷杯盖着盖子,洗涮干净,闪着柔和的光泽,等待来人。 到了上午10点钟时候,田正德和许华见了面。 这是来自北方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来自陕北农村的老农民产生的交集。 田正德面对城里的教授,没有丝毫畏缩的模样,他的腰杆,挺的依旧笔直。 儿子昨天晚上跟家里说张霞退婚的事,老伴范墨和女儿田宗影都很失落,但他不,他相信自己的娃娃,张霞那丫头看不上宗生,错过了是她的问题,只能说她有眼无珠。 现在又是一个漂亮的儿媳妇,自家的娃娃就有这个能耐。 大学教授怎么了,老美术公职教师又怎么了。 他们的女儿还不是追的自家的木犊娃娃。 田正德不怯场,范墨更是应对自如。 众人分序落座。 一说就是一个小时。 田宗生跟着父亲田正德,陪许华、钟汉民聊天。 许秀冰跟着母亲赵美芝和姑姑许梅,陪着范墨聊天。 话一唠长,许华就发现,他的亲家公可真是了不起。 他想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所知道的见闻,竟然不比他差,主要还是两个人都在北方大地转悠的缘故,说起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左右都能搭上话茬。 这田老汉,还真不能看低了。 原本他以为,这个土坑里刨食的农民,能有什么大见识,无非是麦子什么时候抽穗,玉米什么时候掐秧,黄豆什么时候该收获了,生产大队的活计累不累,这些。 没想着,这腰杆硬气的老头,说起国家政策来也是头头是道。 他可不知道,田正德的老伴范墨是受过私塾教育的,范墨没事除了在田正德身前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外,还关注着大队和广播的消息。 比如,1977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这件大事,她知道后立刻要求两个孩子认真学,好好学,一定要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