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金陵有个小舅舅 第90节 (第3/3页)
群的脚步纷乱着,往鼓院正门里探看去。 但见那正堂上端坐了一人,惊堂木拍下,一张正气凛然的端方面容,一身肃穆深重的气度,正是刑部主官杨维舟。 因鼓院长久未开,登闻鼓诉冤后,朝廷一道命令下来,任命刑部主官杨维舟为钦差大臣,坐镇鼓院,专审“盛烟雨诉亲父杀妻案“ 鼓院的大门高阔,杨维舟看到那外头的人头攒动,高声道:”传原告人盛烟雨、被告盛实庭登堂。” 此言一出,门外的百姓们都纷纷躁动着,向那后堂处看去,先登场的却是一名儒雅男子,身着绛紫色官服,缓缓而行的姿态有如闲庭漫步,倒叫外头的百姓们都忍不住窃窃私语。 “这长相气度,怪道能三番两次地叫富贵人家看中,若是不留胡子的话,恐怕更英俊几分。” “你瞧他还向着官老爷拱手,都是同朝为官的,自是要给他几分面子了。” “可不是,今日那原告要想先状告他,先要生受一百大板,还不知道活得成活不成,他自然不怕。” “你们瞧瞧他那有恃无恐的样子,恐怕就是来走个过场的吧。” 门外百姓议论纷纷,盛实庭却似充耳不闻,甚至闲适地坐在了椅上——他乃一品大员,上公堂自有不跪的特权。 濛濛今日倘或要告他,必要受一百杖责,届时性命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盛实庭面上显出几分愁容,瞧在旁人眼里,倒有几分有苦说不出的意味。 他在心里思忖着,濛濛到底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倘或她能当堂撤诉,他绝不会再追究此事,若真执意要弃父女情谊于不顾,那便只能眼看着她气绝杖下。 届时,心中不免又要痛上几分。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往后堂门上看去。 有铁链的声音响起,不过一眨眼,那后堂门被推开,一道清婉的身影走进来,眉眼垂下,脚步轻缓地走了进来。 门外原本吵嚷的人群霎时安静了下来,人人望着那一道身影,都觉出几分美好来。 金陵的百姓见过天子,见过公主,见过每年二月二花朝节的花神娘娘,甚至也见过番邦明艳而热切的美貌女子,可还是被这样一道纤柔的身影吸引住了。 那位姑娘微抬起眼睫,匆匆掠过人群的那双眼睛,倒映着烟波的静深,她看过来,那黑瞳温柔而安静。 人群里有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像是在惋惜着什么,“这样柔弱的姑娘,也要挨上一百大板吗?” “是啊,那般纤细的身子骨,恐怕两三杖便能将她打死。” “若我是她的亲人,拼死也要拦下她……” “看来一定是申冤无门,才会甘愿舍弃性命,来状告亲父,这是造了多大的孽啊。” 百姓们的心都揪了起来,烟雨却浑然不觉门外堂下的眼光,只眼观鼻、鼻观心的静静站着。 这些时日的遭遇,使她的性情沉静了许多,姆妈在天上看着她,簌簌带着一身伤寻仇寻了十年,外祖母在海边九年的艰难,严家家破人亡的现状,无一不提醒着她要坚强起来。 她并没有去看盛实庭,正等着杨大人启言时,忽听得门外有一声清脆的少年声响起,堂上众人都望过去,却是故去的东亭翁主的儿子,杜允良。 他也许是跨坐在仆人的肩头,挥着手喊道:”盛家姐姐!今儿你打头阵,明儿我也来敲登闻鼓!给我的娘亲也讨还一个公道。“ 少年说着话,泪便涌了出来,瞧上去甚是可怜。 烟雨只在中元节那一晚见过他,此时认了出来,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她微微向着门外点了点头,再度转向了杨维舟。 杨维舟知今日的案件事关重大,顾以宁尚在后堂整理证物,必要打起精神,只是这一百杀威棒,倒叫他作了难。 他拍了一下惊堂木,厉声喝道:”盛烟雨,你的诉状本官已看过,今日再问一次,可是要状告亲父。“ 在场诸人都将目光落在了烟雨的面上,或关切,或唏嘘,或冷眼旁观。 盛实庭眉间笼了愁,心下却气定神闲。 一百杀威棒,便可叫你开不了口,一句状词都说不出来。 烟雨道了一声是,忽得将视线落在了椅中得盛实庭,唤了一句盛大人。 盛实庭缓缓抬起了眼睛,似有不解。 杨维舟并不喝止,只冷眼看过去。 烟雨看向盛实庭,嗓音冷静而温和,“盛大人,你可认我是你的亲生骨肉?”